NY_T 2358-2013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
ID: |
E9A9B50AF6EF4CA5A169DBB6880000F3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8 |
页数: |
17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,B 16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358—2013,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,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,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,(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),2013-05-20 发布2013-08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358—2013,** —a—,刖 百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姜玉英、芦屹、李晶、王惠卿、黄冲、杨春昭、王振坤、朱晓华、陈蓉、沈浩,I,NY/T 2358—2013,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农区(亚洲飞蝗多发生在农田以及与农田相邻或交错分布的湖库滩涂、河泛荒地或草,滩等生境区域,这些区域的蝗虫极有可能危及农作物生长安全)亚洲飞蝗的发生程度分级指标、虫情调,查、预测预报方法、资料整理和汇报规程等,本标准适用于农区亚洲飞蝗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,2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2. 1,亚洲飞蝗蝗区 breeding r曳ion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,适宜亚洲飞蝗孳生和栖息的地理生态区域统称为亚洲飞蝗蝗区。我国分为常发区和偶发区,常发,区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偶发区指黑龙江和吉林等东北地区,2.2,系统调查 systemic survey,为了解某蝗区亚洲飞蝗种群消长动态,对其进行定点、定期、定内容的调查,2.3,普查 widespread survey,为了解某蝗区亚洲飞蝗总体发生情况,在其发生为害的某段时间,进行较大范围的多点取样调查,2.4,发生期 occurrence period,用于表述亚洲飞蝗某ー虫态的发育进度,一般分为始见期、始盛期、高峰期、盛末期。当代各虫态累,计发生量占发生总量的16 %、50%、84 %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、高峰期、盛末期,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,时间统称为发生盛期,2.5,宜蝗面积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 suitable breeding area,指适宜亚洲飞蝗发生的农区面积,2.6,发生面积 occurrence area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,指蝗虫发生密度大于或等于0. 02头/mユ区域的面积,2.7,残蝗面积 occurrence area of remnant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 after control,残蝗指防治活动结束后仍然存活的蝗虫,此时每667 m2蝗虫数量大于或等于1头的蝗区面积为亚,洲飞蝗残蝗面积,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,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分为5级,即轻发生(1级)、偏轻发生(2级)、中等发生(3级)、偏重发生(4级)和,大发生(5级)。以蝗虫平均密度为主要指标,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比率为参考指标进行级别划分。常,1,NY/T 2358—2013,发区各级分级指标见表1,表1常发区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分级指标,发生程度(级) 1 2 3 4 5,蝗虫平均密度,D,头/m? 0. 02
……